2022年以來,胡集鎮聚焦解決礦山設備企業分散、不集中,低端化競爭比較明顯等問題,規劃建設在建設占地500余畝的礦山設備智造產業園區,園區按照規劃高端、招商精準、項目集約、配套高效“四型戰略”模式,實現了礦山設備智造產業提檔升級,走出了一條傳統工業轉型升級、智能化改造的新路子。
據介紹, 胡集鎮礦山設備制造產業已有20多年歷史,是全國的主要生產基地,特色村20多個,相關企業50余家,從業人員2000余人,銷售人員遍及全國80%以上的地級市,在全國具有重要的影響力和知名度。
規劃高端型,瞄準礦山設備產業發展長遠藍圖
為加快推進礦山設備智造企業做大做強,胡集鎮邀請全國和省市專家實地調研礦山設備園區建設,編寫《胡集鎮礦山設備產業發展規劃》,科技賦“能”,延鏈生“金”,推動礦山設備制造產業提檔升級。立足區位優勢,胡集鎮東臨濱州主城區不足20公里,西臨省會城市濟南100公里,距離濱州港110公里、黃驊港110公里、東營港150公里,利用物流集散快捷方便的優勢,鎮域東部產業園區規劃了礦山設備園區,緊鄰高端鋁產業園,實現產業起步即高端的長遠規劃。立足產業實際,自“十四五”規劃實施以來,胡集鎮根據自身產業優勢,提出推進產業園區改革的戰略,鼓勵本土礦山設備企業轉型升級、集團化聯動發展,完善管理運營機制,提升園區質量和效益。立足要素保障,為加快推動園區建設,積極協調惠民經濟開發區、縣財金集團、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單位,2022年以來僅用3個月時間,先行解決園區用地指標100余畝,大幅縮短了園區建設周期。
招商精準型,精準招引礦山設備智造明星企業
在本土礦山設備企業集約入園的基礎上,胡集鎮實施“一核三線多點”精準招商格局,對接國家級、省級明星企業,招商成效顯著,打造多個基礎扎實、實力雄厚、特色明顯的經濟增長點,實現企業從洽談落戶投產的“胡集效率”。一核:以礦山設備上下游企業招引為核心,2022年堅持招商走出去,赴外省開展專項招商3次,赴縣外省內招商25次,突出外商引進來,廣發招商“邀請函”,吸引50余人次前來洽談考察。疫情期間,堅持招商引資不斷線,開展線上招商7次。三線:一是分管縣級領導帶隊招引,2022年以來縣委常委、副縣長多次帶領胡集鎮礦山設備智造企業團隊赴浙江衢州、遂昌、武精,青島就礦山設備制造產業鏈項目開展招商,提高了企業招引力度。二是依托“鄉賢”開展親情招商。為“鄉賢”搭建溝通交流平臺,成立胡集鎮礦山設備企業商會,引導在外“鄉賢”返鄉投資建設,衢州市山東商會會長、浙江立灸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個永是胡集鎮石槽朱村人,經過多次洽談,王個永先生率領投資團隊到胡集鎮考察,并在胡集鎮落地年產10萬噸礦山設備耐磨配件及精加工項目,三期總投資達12億元。三是開展“以商招商”吸引高端人才。加快產業園發展人才配套。2022年為產業園新引進大學畢業生16名,柔性胡北省“楚天學者”、中組部“千人計劃”青年項目人才、博士生導師苗義良達成農業合作意向,預計7月份簽訂柔性引進協議。九立機械公司與濱州學院機械制造專業達成就業合作協議,非凡礦機與濱州職業學院機電專業達成實訓協議。
項目集約型,加快打造礦山設備產業發展洼地
2022年,胡集鎮按照“龍頭帶產業、產業延鏈條、鏈條成集群”的思路,立足產業優勢抓簽約、抓落地,針對簽約項目,整體謀劃、統籌推進,3月初,召開2022年春季重點項目現場開工儀式,確保項目集中開展、集中投產。
截至目前已完成簽約項目6個,總投資為19.79億元,分別是:投資1.26億元的欣宏智能科技(濱州)年產1800套智能數控機床項目;投資3.5億元的山東速能納米科技年產10000噸新能源電池納米材料項目;投資2800萬元的玉和森胡集蔬菜種植基地項目;投資1500萬元的惠民正魯新能源南王村畜光互補項目;以及5月份新簽約,總投資12億元的年產10萬噸礦山設備耐磨配件及精加工項目;6月份新簽約,投資2.7億元的年產2000套礦山機械及配件項目;總投資2.6億元,年產30萬噸再生鋁項目。
三個項目達產后,生產的礦山設備和精密配件將達到國內一線水準,填補礦山設備產業鏈缺失環節,真正實現惠民縣礦山設備制造產業全鏈條跨越式發展的華麗轉身。同時,即將簽約項目2個,為大連投資鋁模板及鋁深加工項目、面粉深加工項目,計劃6月份到大連和項目負責人再次對接,預計7月份完成簽約,為加快更多企業落戶,礦山設備產業園二期規劃230畝土地手續正在辦理中,另有還有10余個在談儲備項目正在積極對接中。
配套高效型,系統布局產業園區配套項目設施
礦山設備產業園區的生命力很大程度取決于園區配套的高效程度。在科技賦能方面,胡集鎮針對生產成本高、效率低、污染問題突出的行業現狀,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,推動機械化、智能化生產,通過招商引資精準招引的山東星火共享科技有限公司,2022年新上機器人焊接篩網生產線55條,實現智能機械化生產代替傳統焊條焊接,顯著減少廢氣排放,減少環境污染,生產效率提高4-9倍,幫助園區及周邊企業統一生產礦山設備配件,推動智能化生產設備研發,打造“智能制造+綠色制造+共享平臺”。在產品分類方面,通過科技賦能,延伸產業鏈條,將園區礦山篩網產品細分到涉及破碎、篩分兩大類,覆蓋破碎機、振動篩、旋流器、篩網等200多個產品的多元化產品體系,產品種類更加豐富,產品質量更加可靠,其中聚氨酯精細篩網在行業內已處于領先地位。在銷售市場方面,依托礦山設備制造商會,聯通內外,暢通人才、商機、信息交流,非凡礦機、鑫潤誠重工等多家企業的接單量大幅增加,九立重工、魯盛重工等10余企業的主推產品向大型礦山設備轉型,商會積極籌建統一的行業標準,推動標準化生產、銷售,解決“圖紙銷售”的問題,園區企業產品生產標準化率達到100%。
后續,胡集鎮礦山設備產業園區將按照“三百計劃”產業發展目標,即利用3至5年的時間實現產業園區礦山設備智造企業達到200家、園區簽約省級以上專業學者100人、礦山設備智造產值達到100億元,成為惠民縣高質量發展新的“金字招牌”,打造在全國叫得響、立得住、有影響的礦山設備產業基地。